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強調,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商業航天”作為新增長引擎之一,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
第九個“中國航天日”即將來臨,主題為“極目楚天 共襄星漢”。近日,《湖北日報》推出“商業航天上‘新’記”系列報道,首篇文章以《湖北商業航天“箭”步如飛——“向云端”競逐太空 問蒼穹共襄星漢》為題,聚焦湖北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新路徑,重點報道了航天三江快舟系列火箭創新發展,持續發揮航天全產業鏈布局優勢,打造創新型國家級原創技術策源地。
全文如下:
1月26日,快舟火箭可重復使用技術試驗箭順利完成垂直起降試驗。
“湖北造”超低軌通遙一體星座首顆技術驗證星即將發射。
全國首個通導遙一體化衛星數據應用平臺,已在30余個場景開展示范應用。
武漢國家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化基地二期項目開建,總投資40億元。
航天產業,喜報頻傳。近年來,湖北積極延鏈補鏈強鏈,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完善相關政策體系,商業航天產業迅速成長,駛入規模化發展的“快車道”。2023年,全省商業航天市場主體快速壯大,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5家、“專精特新”企業16家。
“商業航天作為我國航天事業的重要補充,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湖北是我國商業航天產業的重要策源地,通過深入實施創新引領工程和產業壯大工程,目前商業航天全產業鏈競爭力全國領先。”4月9日,省委軍民融合辦相關負責人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說。
“群聊”迎新,商業航天產業鏈加速形成
近日,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火箭產業園快舟火箭總裝總調中心,一發快舟火箭準備運往發射場。
工作人員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快舟火箭的配套工作由孝感、荊州、襄陽等地協同完成,進場前的星箭對接工作,可在“對門”的衛星產業園完成,“操作里程”從上千公里縮短至百米內。
瞄準微小衛星快速發射和補網需求,快舟一號甲火箭憑借車載機動發射方式,創下同一型號運載火箭,在同一發射場6小時內連續成功發射的紀錄,是國內少有的在酒泉、太原、西昌三大發射場均成功執行過發射的固體運載火箭。
火箭產業園快舟火箭總裝總調中心
1月5日,快舟火箭圓滿完成2024年中國航天首次發射。
“‘5批20星’連續發射,助力天目一號星座360天內完成基本建設,后3批發射僅用時12天,進一步驗證了快舟團隊‘快人一步’的高效履約能力。”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湖北積極適應商業航天市場發展態勢,持續擦亮湖北“快舟”火箭品牌,同時加快推進襄陽、宜昌等地航天產業項目建設。
火箭產業園
2020年,我國首個現代化商業火箭產業園,快舟火箭產業園正式投產后,吸引越來越多鄂企加入發射供應鏈體系,為湖北航天產業協同發展孕育機會。
隨著快舟火箭履約任務邁入批量生產、批量總裝、組批發射階段,多款新型火箭研制任務并行,零部件、工裝和工藝加工需求直線上升。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所在地武漢市新洲區,武昌船舶重工、華夏精沖等傳統產業企業紛紛以承攬工裝加工、工藝焊接等工作的方式,加入航天“群聊”,在航天產業帶動下實現轉型升級。
火箭產業園航拍
商業航天技術輻射面廣、關聯產業多,可以有效帶動新一代的信息技術、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精尖技術產業發展。
2023年6月,“快舟·銳科激光”號成功發射,中國航天和中國激光兩大IP聯手,成功譜寫新質生產力協同發展荊楚篇章,激光技術正廣泛應用于快舟多款新型火箭研制。
技術上“新”,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
商業航天蘊含巨大經濟發展潛力,是促進科技創新的一大利器。
湖北擁有11位航天領域院士和團隊,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6所院校建立空間信息相關學科,北斗導航、衛星研制、遙感測繪等關鍵核心技術全球領先。
在人才儲備和創新成果的有力支撐下,湖北積極探索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圍繞“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服務鏈”,不斷研發新技術、創造新模式,沿著技術創新鏈推動產業創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火箭產業園快舟火箭總裝總調中心,研發人員工作中
堅持“引”“育”結合,湖北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在鄂轉化,武漢國家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化基地一期已引進華為鴻蒙、中科海訊、航天宏圖等100多家“鏈主”和“鏈創”企業入駐,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和產業生態。
航天三江介紹,該公司與華中科技大學簽署合作協議,雙方以組建未來智能創新聯合研究院為契機,共同探索和實踐“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新模式,打造創新型國家級原創技術策源地。
據了解,為滿足未來航天運輸系統綜合性能提升,航天三江旗下快舟團隊持續在可重復使用液體運載技術上奮力攻關。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與湖北省聯合成立航天液體動力湖北工程研究中心,打造液體發動機冷態試驗和熱試驗能力。
研發人員工作中,火箭產業園快舟火箭總裝總調中心
去年底,火箭公司70噸級可重復使用液氧甲烷發動機,順利完成全系統長程熱試車。目前,該公司正加快打造固體、液體、可重復的全譜系“快舟”火箭國際品牌。今年初,快舟火箭可重復使用技術試驗箭順利完成垂直起降試驗。
火箭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試車進一步驗證了可重復使用大推力液氧甲烷發動機的多項關鍵技術,為后續可重復使用液體火箭提供動力,為“湖北造”火箭滿足我國未來低成本、高頻次進入空間奠定堅實基礎。
衛星制造方面,湖北取得重要突破,正加快推進世界級超低軌通遙一體星座建設,已完成首發試驗星研制,擬于上半年擇機發射。“珞珈”系列衛星取得多項全球首創。
政策利好,鄂企掘金萬億市場
商業航天在產值規模和創新效能上,作為新質生產力產業潛力巨大,對經濟增長將發揮積極作用。
“商業航天是航天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方向,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商業航天,為行業提供了明確的政策支持信號,意味著政府對商業航天產業的重視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標志著商業航天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地位得到正式確認。”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錢微對記者說。
2023年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商業航天已經被提及。會議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
《湖北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到2025年,全省航空航天行業產值達到千億級規模。
火箭產業園內
圍繞北斗產業,湖北制定三年行動方案,明確重點在北斗算法和應用系統領域進行拓展,擴大湖北北斗在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的規模化應用。
錢微認為,系列舉措體現了國家對航天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大力支持,也預示著商業航天將成為推動國家經濟增長、促進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艾媒咨詢發布數據顯示,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自2015年以來保持高速增長,2017年-2024年年均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預計2024年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約達2.34萬億元。
2023年,我國的商業航天保持快速發展態勢,社會資本持續投入,企業、科研機構廣泛參與商業航天發展,全年商業發射數量、發射份額、發射成功率等都創下歷史新高。
《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3年)》顯示,2023年,我國全年共實施67次航天發射任務,位列世界第二,其中有26次商業發射(含拼車和搭載),占全年發射的39%。研制發射120顆商業衛星,占全年研制發射衛星數量的54%。
“政策的明確性為企業提供了穩定的發展預期,降低了運營不確定性,增強了行業認可度,有助于大力提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創新發展信心,吸引更多投資者和合作伙伴關注和參與到商業航天領域。”錢微說。(來源/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