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引領航天事業謀全局、應變局、開新局,結合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進一步推動航天重大工程圓滿實施、關鍵核心技術密集突破,推動航天技術由“跟跑”向“并跑”“領跑”發展,使我國從航天大國加快向航天強國邁進。
十年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主責主業,不斷開拓創新,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依托民用產業自主創新資金等政策引導全系統進一步強化研發投入力度,加大核心關鍵技術攻關,一大批技術產品實現國產化替代,達到國內甚至國際領先水平。部分戰略性創新領域的牽引能力逐年上升,以產業集群為牽引,以“專精特新”項目為支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新體系建設輪廓逐漸清晰,培育了工業互聯網、信創產業、智慧產業、激光裝備、人工智能裝備等產業集群,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專精特新”項目,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國家項目立項獲得新成果、產業化核心能力有了新突破、營銷方式打開新局面、民用產業發展質量和價值創造能力邁上新臺階、服務能力和品牌影響力實現更大提升。積極服務國計民生,充分發揮航天高科技優勢,在民生、教育、醫療、鄉村振興等領域研制開發更多航天高科技產品,用航天高科技產品創造美好生活,讓全國人民共享航天發展成果。
新裝備層出不窮,高水平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世界發展大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推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我們要突破影響發展和安全的‘卡脖子’難題,實現更多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努力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航天科工黨組書記、董事長袁潔表示。
多年來,航天科工從牢固樹立“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理念,到下大力氣解決好“卡脖子”問題,依托特車底盤優勢打造“國之重器”,圓滿完成國慶70周年觀禮臺保障任務,提升重型工程運輸裝備品牌影響力;圓滿完成C919復合材料零部件配套研制生產任務,配套產品占機體結構所有復合材料零部件總量的40%以上,助力C919國產大飛機成功首飛。
航天科工快速推進工業強基,夯實我國制造強國基礎,使得絞線式彈性插針制造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板間互聯微波連接器技術全球領先、毛紐扣接觸件制造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同時,航天科工完成以新一代運載火箭為代表的新型鈦合金系列緊固件的研制生產,航空“兩機兩發”為代表的系列鈦合金、高溫合金緊固件研制工作,多項技術的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多種產品研制配套成功實現了替代進口。
航天科工始終踐行央企職責,切實服務國家戰略,始終緊密圍繞國家戰略推動裝備制造產業發展,不斷鞏固在國家的行業地位。
例如,高速電機、高功率密度電機、宇航電機、極端環境電機和高精度伺服電機等產品技術能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國產化旋轉導向系統突破了地質導向與軌跡控制、高造斜率、液壓系統控制等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核心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創下國產化旋轉導向系統工程應用的多項紀錄;激光產業按照掌控上游、壯大中游、拓展下游的發展思路持續推進,打造覆蓋上游核心器件、中游激光器、下游激光裝備的產業體系。銳科公司研制的國內首臺100千瓦超高功率工業光纖激光器成功應用;激光芯片單片功率與穩定性國內領先,成為激光器泵浦源與直接半導體激光器的核心產品,與特種光纖共同構建了光纖激光器上游的核心競爭力;高功率激光焊接成功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晶圓切割、清洗、切割等激光應用下游領域也在不斷拓展。
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屆冬季奧運會在北京開幕。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對辦好北京冬奧會作重要指示并強調,要堅持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要確保把北京冬奧會辦成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這場盛會是中國科技發展的縮影。航天科工作為我國航天強國的建設者,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支持奧運,全力配合冬奧組委,在冬奧項目中勇擔央企責任,展現國家隊的風采。
在冬奧項目中,航天科工先后推動二院、三院、航天建設、航天江南、航天信息、航天發展等多家單位發揮航天高科技優勢,履行央企責任,積極完成好冬奧技術保障工作,推動冬奧地面手持火炬及水下特種火炬、整體安防、氣象數據服務保障、場館建設信息化、數字人民幣系統、智能文件交換與跟蹤系統、公共衛生應急保障裝備、票證系統、應急通信保障等重點項目的實施,高標準嚴要求圓滿完成相關任務,為保障冬奧會順利召開貢獻航天力量。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近年來,航天科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補齊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短板的指示精神,以及總體國家安全觀中關于生物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從國家重大技術裝備攻關的需求出發,著力開展國產化產品替代,完成國產高端治療呼吸機研制以及ECMO(體外膜肺氧合)、生物安全檢測實驗室“三閥一機”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對加快補齊我國高端醫療裝備和公共衛生裝備短板具有重要意義。
解決“卡脖子”問題,關鍵靠自主創新。2022年上半年,中國航天科工二院航天長峰自主研制的一氧化氮治療儀完成產品定型。該產品成功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壟斷,填補了國內同類產品的市場空白。航天科工在醫療裝備產業搶抓機遇,支撐國家高端醫療裝備攻關,逐步確立了高端醫療設備“國家隊”地位。
“航天智慧”無處不在,推動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
近年來,航天科工積極發揮航天高技術對國民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現代產業鏈“鏈長”,引領帶動大批高科技領域的快速發展。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農業等智慧產業為數字中國建設貢獻航天智慧;信創產業服務于國家信息安全和經濟安全;傾力打造的中國首個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航天云網,助力產業鏈現代化與工業高質量發展。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有“六個新”: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每一個“新”都與智慧產業息息相關,都需要“智慧”來賦能,推動實現國家安全發展和人民共同富裕。
目標就是方向,理念就是指南。航天科工積極響應并落實黨和國家關于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等發展戰略和“十四五”“六個新”的目標要求,將系統工程、空間信息應用、信息安全等航天特色技術與社會治理全方位深度融合,培育智慧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城建、智慧環保、智慧園區、智慧水資源、智慧農業以及智慧應急等重點產業領域,智慧產業已發展成為航天科工的重要支柱產業。
航天科工完成全國第一個智慧城市頂層規劃。在智慧公共安全領域,航天科工牽頭承擔10余項國家重大活動智慧安保任務,承建國家邊海防委員會“黨政軍警民聯防平臺”和全國邊海防1/3的監控設施;承建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服務國家戶政改革、人口管理;承建全國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出入境證件電子化,切實踐行“讓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理念。
在智慧政法領域,獲科技部批復成立全國首個政法領域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政法智能化技術創新中心,并在廈門、江門成立分中心及市域社會孵化中心,推動打造市域社會治理樣板間及系列科研成果產業化應用;牽頭或參與7項科技部“社會治理與智慧社會”領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在全國10余個省市開展示范應用,助力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提升。
在智慧交通領域,航天科工承建了首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無錫)、武漢市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城市示范工程,實現了城市、城際、軌道交通三大業務板塊全覆蓋;在智慧城建領域,完成首個城市地下管線試點項目,承建了全國城建大數據平臺,支撐住建部完成《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并正式印發。
在智慧農業領域,航天科工承建了目前國內最大的單筆蔬菜設施農業項目,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決策、智能分析、專家在線指導。在智慧應急領域推出智慧應急服務云平臺,為應急救災行動提供準確數據支撐,為應急指揮調度提供可靠通信基礎,為應急救援力量布局提供全面態勢服務。
可以說“航天智慧”在全國各地開花結果,航天科工從積極投身國家新基建,到促進社會治理方式轉型升級,不斷為創新型國家、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積極貢獻著航天力量。
發展永無止境,奮斗未有窮期。十年來,航天科工的信創產業也實現突破。先期打造大規模信創發展“試驗田”,“先行先試”建成覆蓋全集團、成體系應用信創技術和產品的商密網,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國內先進的信創軟硬件技術產品,建成數十個信創適配基地、省級信創運維服務中心,形成了共享資源、共享信息、共享服務的良好產業生態。同時,在區塊鏈平臺、新一代CA、新一代互聯網(IPv6)、移動應用安全、密碼產品及工控安全網關、微系統技術應用、微波通信設備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放眼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制造業正處于群體性技術突破與根本性制度創新交替作用的關鍵時期,信息文明的階躍現象已經出現。目前,航天科工的工業互聯網推動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正在極大地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2015年6月15日,中國航天科工傾力打造的世界首批、我國首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航天云網正式上線。
2018年,航天云網通過不斷創新迭代,確立了工業互聯網+云制造支持系統的核心架構,為新一輪生產方式變革、推動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承擔了應有之義。
近年來,航天科工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優勢,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積極貫徹落實國家“互聯網+先進制造業”戰略部署,率先布局工業互聯網產業,穩步推進航天云網平臺建設和運營,面向全社會提供智能制造、協同制造、云制造服務,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一體化發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為廣大中小微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撐。航天云網平臺連續4年入選工信部“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并名列前茅,4個子平臺獲批工信部特色型、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連續6年舉辦的世界工業互聯網大會已成為業內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峰會,行業領軍地位不斷鞏固。
“推動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快速邁進是當前工業互聯網的主攻方向。”袁潔強調,航天科工充分整合產業要素資源,釋放產業數據價值,持續構建跨越產品、產線到產業鏈的工業數字孿生體系,圍繞企業內部生產管理和外部產業協同,打造工業互聯網+“雙腦”(產業大腦、企業大腦)新場景。
通過構建產業大腦,航天科工有效實現了各類生產和服務資源在更大范圍、更高效率、更加精準的優化配置,增強產業鏈柔性和供應鏈韌性,有效提升了產業治理能力,充分展示了工業互聯網對制造業的顛覆性變革力量。
十年間,航天科工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數字航天”戰略為牽引,建立高可信、智能化、保障網絡安全的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進一步聚焦網絡安全,筑牢數字經濟安全屏障,為完善我國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提供強勁支撐。
產業賦能造福社會,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心系百姓,情牽萬家,國之干城,民之衛士。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必須始終站穩人民立場,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為國鑄劍、造福人民,推動更多航天技術和航天產品服務國民經濟發展,讓人民群眾共享航天事業發展成果。”袁潔表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航天科工積極投身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高科技技術和產品已經實實在在服務于百姓的日常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航天科工全力以赴抗擊疫情,多措并舉復工復產,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持續高強度工作,以戰時狀態日夜奮戰,組織全集團集智攻關,全力完成抗疫政治重任,多款裝備投入一線。變不可能為可能,變可能為現實,全力調動各方面資源和力量,指導6家醫院開展救治;調動3萬余件物資緊急馳援湖北;專項捐款4360萬元,快速組織生產呼吸機、移動醫院、負壓手術急救方艙、智能紅外人體測溫裝置等50余項產品服務疫情防控。
其間,航天科工所屬航天江南快速組織生產了10余臺套“移動醫院”和負壓手術急救方艙交付一線;二院積極組織開展呼吸機關鍵件攻關和產能提升,月產能從不足500臺到實現1萬臺,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撐;二院研制的“核采儀”網格專用信息服務儀,支撐江門等多地開展防疫信息采集核驗;三院研制的“非接觸、全覆蓋、通過快”毫米波人體安檢儀,在機場防疫一線發揮了重要作用……航天科工以實際行動在這次大戰大考中踐行著初心使命,充分彰顯了航天精神、航天力量和航天擔當。
在涉稅領域,航天科工保障國家“營改增”“減稅降費”等重大政策實施,承擔金稅三期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金稅四期國家稅務網絡可信身份體系、稅務網絡安全防控體系等重大國家工程建設任務,服務國家稅制改革。
在市場監管領域,航天科工基于區塊鏈的疫苗追溯監管平臺已在多省、市應用,保障疫苗安全,為抗擊新冠疫情作出貢獻。在糧食領域,航天科工承擔20余項國家科研專項并獲多項科技獎項,支撐“科技興糧”十余年。在電子政務領域,航天科工打造多個省份政務一體化平臺和政務綜合自助大廳,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
社會生產、消費模式的轉變,加速了企業數字化進程,航天科工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將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運用到企業財務、稅務、金融、征信、供應鏈管理等領域,已形成電子合同、智能支付、電子發票開票及查驗、云代賬/云記賬、檔案管理、協同辦公等一體化服務,幫助超千萬企業業務向線上轉移,實現企業運營管理的降本增效。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在新征程上,航天科工將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推動更多航天技術產品服務國計民生,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航天防務集團公司,推動航天事業高質量發展,在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中貢獻航天智慧、航天方案、航天力量,向著“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的航天夢砥礪前行。(文/鄧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