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只是做了我想做和該做的,如果通過我能讓更多人伸出援助之手就太好了。”
——二院25所 趙俊慶
隨著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內分離機發出“嘀”的一聲,經過4個小時的采集,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5所職工趙俊慶順利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為一名11歲的血液病患兒帶來生的希望,他也成為北京市第600例非血緣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順利捐獻 傳遞人間大愛
24歲的趙俊慶來自黑龍江,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個“暖心腸”。他熱心公益事業和志愿服務,目前已捐獻過3次全血和1次成分血。
在一次無償獻血過程中,聽到護士說多留8毫升血樣即可加入中華骨髓庫,日后將有可能幫助到血液病患者,他毅然填寫了入庫資料,成為一名中華骨髓庫志愿者。
2023年5月,正在實驗室忙碌的趙俊慶接到了北京市紅十字會捐獻服務中心的電話。當得知有患者通過中華骨髓庫與他匹配成功的那一瞬間,他心里已經有了答案:無論如何都要去完成捐獻這件事。
在得知消息后,25所及時對趙俊慶的工作進行合理調整,并對他的生活保障做出妥善安排。父親在接到電話后更是鄭重地告訴他:“救人的事?那就趕緊去做吧。”單位及家人的大力支持和細心關懷給趙俊慶吃了一顆“定心丸”。
2023年7月25日,趙俊慶按照捐獻程序躺在了北京市紅十字會捐獻服務中心的病床上。看著自己的血液順著輸液管緩緩流淌,他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造血干細胞的捐獻并不可怕,與捐獻成分血一樣科學和安全,只是注射造血干細胞動員劑可能會產生短暫的不適感,但這些遠遠不及挽救患者生命重要。”采集完畢的趙俊慶笑著說,他希望能夠有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細胞捐獻、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的隊伍。
工作中的“拼命三郎”
工作中的趙俊慶也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25所科研生產任務緊張繁重,趙俊慶和團隊先后負責多個重點項目產品的研制工作。
入職3年多,趙俊慶負責的一個重點項目正面臨多種挑戰。而這個新成立的團隊,除項目負責人外,趙俊慶是僅有的入職超過1年的“老同志”,他主動扛起了更多的責任。
2022年冬天,新冠疫情卷土重來,團隊成員接二連三地病倒,趙俊慶主動申請駐場,全力保障產品交付進度。他身兼數職卻忙而不亂,工作記錄準確清晰,受到大家一致贊揚。
歷次外場試驗,他更是無一缺席。無論是酷暑夏日,還是寒冬臘月,在試驗場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熟悉外場試驗規則,熟練掌握數據采集流程,分析試驗數據、編寫試驗報告更是不在話下,大家都稱呼他為“外場試驗小能手”。
弘揚社會新風尚
2023年8月6日,身體恢復的趙俊慶參加了北京市紅十字會舉辦的“熱血同行生命相‘髓’——北京市造血干細胞捐獻突破600例”宣傳活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呼吁和感召更多年輕人參與到造血干細胞捐獻這一公益事業中來。
活動現場,接過捐獻證書的他有些激動,“其實我只是做了我想做和該做的,如果通過我能讓更多人伸出援助之手就太好了。”
趙俊慶無私捐獻的公益舉動,讓他身邊的許多航天青年第一次認識到捐獻造血干細胞并不是想象中的“鉆骨取髓”,捐獻過后對身體不會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許多航天青年紛紛表示要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行列,用熱血點燃生命的火種,給更多患者帶來生的希望。(文/王云燕 都雪)